个人介绍
创新中国

主讲教师:顾骏 顾晓英等

教师团队:共22

  • 顾晓英
  • 顾骏
  • 罗宏杰
  • 金东寒
  • 燕爽
  • 郭毅可
  • Guy Abel
  • 尹应凯
  • 许春明
  • 刘寅斌
  • 陈付学
  • 陈金波
  • 李明
  • 肖俊杰
  • 金江波
  • 赵东升
  • 施鹰
  • 聂永有
  • 聂伟
  • 梁波
  • 童维勤
  • 翟启杰
本课程是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。

本课程以多学科、多视角、多维度,和大学生们一起关注、感受“创新中国”的热潮,体现了文、理、工、经、艺等不同学科领域的高度复合,课程从最鲜活的时政新闻入手,从习近平总书记、李克强总理对创新的重要论述出发,生动阐释了创新之于今日中国的深远意义,并在授课的过程中融入社会热点话题,从互联网、文化、智能科技、材料等方面介绍了中国最前沿的创新发展。
教师团队

顾晓英

职称:教授

单位:上海大学

部门:社会科学学院

顾骏

职称:教授

单位:上海大学

部门:社会学院

罗宏杰

职称:教授

单位:上海大学

职位:党委书记

金东寒

职称:研究员

单位:上海大学、中国工程院

职位:校长、院士

燕爽

职称:教师

职位: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、社联党组书记

郭毅可

职称:教授、终身教授

单位:上海大学、英国帝国理工学院

部门: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

Guy Abel

职称:特聘教授

单位:上海大学社会学院

尹应凯

职称:副教授

单位:上海大学

部门:经济学院

许春明

职称:教授

单位:上海大学

部门:知识产权学院

刘寅斌

职称:副教授

单位:上海大学

部门:管理学院

陈付学

职称:教授

单位:上海大学

部门:生命科学学院

陈金波

职称:教师

单位:上海大学

部门: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

李明

职称:教授

单位:上海大学

部门: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

肖俊杰

职称:副教授

单位:上海大学

部门:生命科学学院

金江波

职称:副教授

单位:上海大学

部门:美术学院

赵东升

职称:教师

单位:上海大学

部门: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

施鹰

职称:研究员

单位:上海大学

部门: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

聂永有

职称:教授

单位:上海大学

部门:经济学院

聂伟

职称:教授

单位:上海大学

部门:上海电影学院

梁波

职称:副教授

单位:上海大学

部门:社会学院

童维勤

职称:教授

单位:上海大学

部门: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

翟启杰

职称:教授

单位:上海大学

部门: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

课程策划人

顾骏,上海大学上海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,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。

顾晓英,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,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,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——顾晓英工作室主持人。

如何创新

一、好奇——创新意识的萌芽

黑格尔说过:“要是没有热情,世界上任何伟大事业都不会成功。”所有个人行为的动力,都要通过他的头脑,转变为他的愿望,才能使之付诸行动。如果一个学生仅仅记住了数学的各种定理与公式,而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发现新问题,不能解决实际问题,只学习老师讲的知识,只记忆书本上的知识,是远远不够的,应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的基础上,勇于探索,善于创新。那就是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,这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和基础。

二、兴趣——创新思维的营养

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可见他特别强调兴趣的重要作用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兴趣是感情的体现,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,事实上,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地、主动地、竭尽全力去观察它、思考它、探究它,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,容易在学习中产生新的联想,或进行知识的移植,做出新的比较,综合出新的成果。也就是说强烈的兴趣是“敢于冒险、敢于闯天下、敢于参与竞争的支撑,是创新思维的营养。

三、质疑——创新行为的举措

质疑——发现教学,是以智力多边互动为主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。质疑的指导思想是:“以学生为中心”,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,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,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的过程,做学习的主人,开启他们的创新思维的闸门。

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“前辈谓学贵为疑,小疑则小进,大疑则大进”、“学从疑生,疑解则学成”。20世纪中期布鲁纳认为发现教学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智慧潜能,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知识兴趣。

有一位物理老师做了一个实验,他用一小支蜡烛,并在蜡烛的底部粘上一个硬币,放在半碗水里,蜡烛刚好露出水面一小段,然后点燃蜡烛,蜡烛燃烧了一会儿,逐渐接近水面。当蜡烛烧到水里时便“熄灭”了,过了一会又突然燃起来了;一会儿又“熄灭”了,再过一会儿又燃起来了,这样连续了三次,他就问同学为什么?最终蜡烛真的熄灭了,他又问学生为什么?他让学生们相互质疑、相互讨论,最后得出结论是与氧气有关。这一实验让学生从悬念中获得了知识,使其深深地记在脑海里。

四、探索——创新学习的方法

创新性学习方法——探索学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1.直接式学习法。就是根据创新的需要而选修知识,不搞烦琐的知识准备,与创新有用的就学,没有用的不学,直接进入创新之门。

2.模仿学习法。就是指学生按照别人提供的模式样板进行模仿性学习,从而形成一定的品质、技能和行为习惯的学习方法。换句话说就是从“学会”到“会学”。

3.探源索隐学习法。学生为了积极地掌握知识采用创新性的思维方式,对所接受的某项知识出处或源泉进行认真的探索和追溯,并经过分析、比较和求证,从而掌握知识的整个体系,探源索隐学习法对于激发自己提出问题大有益处。

4.创新性阅读法。以发现新问题,提出新见解,从而能超越作者和读物,产生出创新思考获取新答案的阅读方法。

5.创新性课堂学习法。通过老师的传授和指导,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形成一定的能力。同时,学习也可以通过预习中对新知的自学和探求,以便上课时进入一种全新的精神状态,利用一切机会大胆发言,大胆“插嘴”,从而获得课堂学习高效率。

综上所述

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,或未来的教育不论作何种解释、何种作法,如果不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,不通过创新性的教学,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、激活学生的思维、发掘学生的潜能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、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,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,也就不可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造性人才。

参考资料


参考书籍












课程评价

课程章节
提示框
提示框
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?
确定取消

京ICP备10040544号-2
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885号